关灯
护眼
字体:

82.第 82 章 你简直是块木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二公主原本正眯着眼, 靠在一个男宠的腿上,听人来报,道是往越国公府庄子上去送信的女官回来了, 也没把眼皮掀起来。

    不曾想等人进来之后,却得到了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结果。

    她面露愠色, 坐起身来“越国公是这么说的”

    那女官毕恭毕敬地垂着手“回殿下,越国公的确是这么说的。”

    二公主脸色又是一阵变幻, 良久之后,终于冷笑起来“倒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略微沉吟几瞬,又问“先前你说,近来毛三太太的儿媳妇胡氏时常往越国公府去求见”

    “是呢, ”那女官先说了胡氏同越国公夫人之间门的官司, 继而才说“因为这事儿, 广德侯生了大气,很快就同毛三太太分了家,胡氏倒是挺沉得住气,即便毛三太太一个好脸都不给她, 也坚持去求见越国公夫人, 执意向她致歉。”

    二公主听得若有所思“倒真是一个可造之材。”

    她自己曾经在越国公夫人面前蒙辱, 所以也能够明白事发之时胡氏心里的难堪与窘迫,可即便如此, 事过之后,竟还能够唾面自干至此, 也是相当难得的心性了。

    二公主觉得胡氏有点意思“去找她来, 跟我说说话。”

    她觑着那女官,脸上在笑,眸光却是森森“总不至于连她都不肯给我一个面子吧”

    胡氏想搭上二公主这条线吗

    说实话, 她不想

    没有人想跟一个情绪极其不稳定、手段又极凌厉的贵人相处。

    胡氏敢拒绝二公主吗

    说句实话中的实话,她更不敢

    得罪了越国公夫人,她心内难免懊恼,但要说是十分惧怕、寝食难安,却也不至于。

    因为她知道,越国公夫人就是这个脾气,当场发作出来了,事情也就结束了,自己表明了躺平任嘲的态度,不去狡辩,她不会再难为自己的。

    但二公主,是天底下最难缠的那种人。

    即便二人事先无仇无怨,甚至于没有见过面、说过话,但只消叫她觉得自己不够敬重她,她或许就会心生恼恨,辣手无情,毁掉自己

    胡氏不想去,但是不得不去。

    乔翎跟姜迈被徐妈妈紧盯着,一个没敢跳,另一个当然也就无从接起了。

    徐妈妈尤嫌不够,没好气道“这么大的庄子放不下您二位了是不是没事儿也要给我生出事来”

    姜迈默然不语。

    乔翎唯唯诺诺。

    徐妈妈狠狠瞪了俩人一眼,转而牵住了金子的狗绳,无可奈何道“国公一直惦念着太太呢,您既回来了,便上去去跟他说说话吧。”

    又想起先前乔翎离开的缘由来,一打眼瞧见张玉映,不由得笑了起来“啊呀啊呀,有惊无险,真是喜事”

    张玉映笑着谢她“劳烦您挂心了。”

    徐妈妈这回是真的高兴了“庄子里边的人新采了些野苋菜过来,晚点煮馄饨吃”

    乔翎乖乖地应了声,从徐妈妈手里接过狗绳,蹲下来摸一摸金子,同时对张玉映道“玉映,你且去歇着吧,该办的事情都办完了,可以安心睡一觉啦”

    从被掳走开始,到此刻结束,时间门说长不长,但要说短,却也绝对不短。

    先前是因为要同俞相公夫妻致谢,感谢小俞娘子在危难之中保护了她,后来是因为要去消除奴籍,要去京兆府报案,没由得叫周七娘子逍遥法外。

    但这会儿事情全然结束了,很应该歇一口气了。

    张玉映领受了她的好意,伸手摸了摸金子,转而离去。

    乔翎怀抱着那束野花迆迆然登到台上,打眼一瞧姜迈脸色,心下微惊,脸上倒是不动声色,笑吟吟将那束花递上“好不好看”

    姜迈神情柔和,将其接到手里“好看。”

    又问她“事情都已经解决了”

    乔翎点头“不错”

    她拖了把椅子到姜迈身边去,挨着他坐下,将这两日间门发生的那些姜迈不知道的事情一一讲了出来。

    金子自然而然的在他们的座椅下趴了下去,优哉游哉的晃动着尾巴。

    姜迈心平气和地听完,最后道“此事因宫廷而起,最终,只怕还是要从宫廷之内结束。”

    一阵秋风吹过,乔翎心头倏然间门冷了一下“宫廷”

    “是啊,宫廷。”

    姜迈徐徐道“你得到千秋宫的特旨,该当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依据你的性格,不会在大公主寿辰当日,在宫廷之内广而宣之的你不会说,太夫人就更不会说了,她一向不爱管闲事。”

    乔翎颔首道“不错。”

    主要是也没必要跟别人说啊。

    那时候,她一心想着等到宫宴结束,要第一时间门将这好消息告知玉映。

    姜迈听得微笑起来“你不会说,千秋宫当然也无谓宣扬此事,拿到特赦手书之后的第二日是休沐,太常寺无人当值,所以张小娘子没有过去,而是选在了第三日去办此事。可方才据你所说,周七娘子却是在第二日便去找了那些贼匪”

    乔翎意识到自己之前疏忽了什么“周七娘子知道的太快了”

    这其实很不正常。

    乔翎回想起当日自己协同婆婆往德庆侯府去的时候,德庆侯夫人和世子夫人迥然不同的表现来。

    德庆侯夫人是有意包庇自家孙女的。

    世子夫人不愿多生枝节,也明事理,想着早些将事情了结掉。

    但有一点,她们的反应都是一致的当乔翎说起自己从太后娘娘处讨到了那封手书的时候,她们都有转瞬的诧异。

    是做戏吗

    不太像。

    乔翎更倾向于,她们事先真的不知道此事

    德庆侯府没道理使人紧盯着千秋宫的动向他们也不敢这么做,而周家同越国公府更没什么瓜葛,一桩同他们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何必额外耗费心力

    如此细细推来,周七娘子的“知道”,就成了很奇怪的一件事情。

    她的消息来源不是德庆侯府,那么,又会是哪儿呢

    越国公府,还是千秋宫

    乔翎其实更赞同姜迈的说法风是从宫廷之内刮过来的。

    因为太后恩赐手书一事,除了乔翎和梁氏夫人知道,千秋宫的女官经手,必然还有着一道报备的程序,很可能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地泄露了消息,叫某个人知道,继而将这消息捅给了周七娘子

    这个人很了解周七娘子对张玉映的妒恨,所以随意地下了一手棋。

    就像是潜伏在暗处的一条毒蛇,在所有人都看不到的阴暗角落里,静静的吐着信子。

    只是吐了一下信子而已。

    剩下的事情,自然就有别人代劳了。

    周七娘子撒钱出去,使人掳走玉映,为了防止泄露身份,甚至于没有留下任何辖制贼匪的东西,乔翎当时就说过因为对于那些贼匪来说,周七娘子是上位者,她不在乎那点钱。

    如若事情能够办成,毁掉了张玉映,那周七娘子就赚了,如若不成,也不过是损失了一些钱帛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是周七娘子在那些贼匪面前处于上位,居高临下,利用了周七娘子的那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那个人也根本不在乎周七娘子能不能把事情办成。

    如果周七娘子真的上钩,那就赚了,如果周七娘子置之不理,也不过是随手为之罢了,不可惜。

    事情就是这么奇妙,同时又兼具讽刺意味。

    贼匪是周七娘子眼里的小小棋子,而周七娘子也在无知无觉的时候,做了别人手里的小小棋子。

    贼匪因为张玉映所得手书牵涉到千秋宫的缘故阴差阳错参与其中,周七娘子自以为得计,却没想到,同时自己也落入了彀中

    最后贼匪就擒,周七娘子自己也被毁掉了。

    对于神都城内的贵人来说,名声是很宝贵的东西。

    乔翎可以不在乎,鲁王也可以不在乎,因为他们在名声之外,还有别的倚仗,可周七娘子既不是乔翎,也不是鲁王。

    此事一发,她就真的完了

    乔翎想到这里,眉宇间门不由得流露出几分讥诮,转念一想,忽觉不对

    凭什么说玉映因那道手书而牵涉其中,就是阴差阳错呢

    那群贼匪是为了向千秋宫复仇而聚集到神都的,也是因为玉映同千秋宫有牵扯,所以才捉了她,而周七娘子就在一个微妙的关头得到了来自宫廷之内的消息

    乔翎心头隐隐生出寒意来,她悄声问姜迈“你说,将消息捅给周七娘子的这个人,是否同那群仇恨太后的贼匪有什么联系”

    姜迈握住她的手,目光平和“这就是宫廷之内的人要去思考的事情了。”

    他神情温柔,语气也并不沉重,像是一道清风,一轮朗月,乔翎感觉到他掌心传来的温暖,心里边鬼使神差的安宁下来。

    “我原本猜测,这事儿是鲁王做的。”

    她说“隐于幕后,暗箭伤人,很像是他的作风。”

    且鲁王有足够的理由这么做。

    乔翎入京之初就知道,因为张玉映的几次回绝,鲁王对她始终怀抱着一种浓厚的恶意,他是很想毁掉她的

    而他行事却又与二公主不同后者是明刀明枪的跋扈,但鲁王在身份显赫的那些人面前,总是一张带笑的温和脸孔,叫人拿不住错处。

    一直以来,他都是这么做的。

    底层人无权无势,直接打死了最后也会不了了之,至于那些真正有些办法奈何他的人,他做事又向来谨慎,从不留下任何把柄。

    譬如先前他煽动越国公府婆媳不和,乔翎知道是他做的,梁氏夫人也能猜到是他做的,可是谁又能拿出明确的证据来指证他呢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最后怕也要不了了之。

    只是很可惜,他遇上了乔翎。

    法外狂徒不理会神都的规矩,也不管什么证据不证据,你敢几次三番找我麻烦,那我也一定要给你一点颜色看看

    是以在那之后,鲁王顺理成章的遇上了意外

    再之后,这个人好像就消失在了乔翎的世界当中。

    新婚也好,婚后几次参与宴会也好,都没有再遇上过鲁王,以至于此时此刻再度提起,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了。

    乔翎原本觉得,那个暗地里撺掇周七娘子的人该是鲁王,然而想通煽动周七娘子的人或许同宫外敌视太后的人有所牵扯之后,却又迟疑起来了。

    大多数人都很容易犯一个毛病,那就是在面对未知事物的时候,会尝试着从过往既知的人或事当中寻求答案,这就很容易变成那个摸象的盲人,在混沌中选择了自以为正确的答案。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