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86.第186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道:“茂行,你可还记得你第一天进造办处时候的样子,那会儿我可还真没料到,你竟然在这个年纪,就已经升到了正五品。真是令人羡慕啊!”

    石咏想想也是,王乐水浮浮沉沉,将近到四十岁上,才得了郎中的官职,而他家石老爹,过世之后追封,也不过是个五品。他这点年纪,就已经站上了正五品的官阶上——

    这只能教石咏吐槽,这个时空里当官实在没个标准,像他这样毫无经验,毫无资历,亦毫无建树的人,竟然也能幸进若此……一定有哪里不对。

    一时内务府众人齐来道贺。从城外归来的唐英对石咏这个小子“曲线救国”,从营造司那头爬到了自己上司的位置上丝毫不介意,连连恭喜,吵闹着要讨酒吃。造办处另一位郎中尚裕和对石咏也极尽巴结,知道这小子背后一定有贵人,否则不可能如此连着“蹿升”的。

    石咏不得已,只得答应了在松鹤楼请客,这下子造办处上下全欢腾了,可石咏想,总也不能拉下了他营造司的那些下属们,因此做决定两边一起请。十六阿哥这边也凑趣,一道出席,还拉上了十七阿哥一起。总之石咏升职之后的年俸还一分没见着,已经先花了一大笔请客吃饭的钱。

    不久,石咏升职的消息传开,永顺胡同那里,一向不苟言笑的大伯富达礼总算露了点儿笑模样,而二伯庆德的眼睛则早就笑得快找不见了。石大娘则是满心欢喜,自然又少不了在石老爹的灵前上香祭告,洒了几滴泪。

    贾琏听说这等喜讯,便旋风似地赶到椿树胡同。他现身上有个正五品的同知,听闻兄弟也得了个正五品的郎中,喜得不行,见了石咏,纳头便拱手相贺。

    待石咏谢过他,贾琏却又说:“你也该贺我才是!”

    石咏发呆。贾琏上回从山西巡抚伊都立那里得到了实缺,他明明已经贺过了啊,还特地自掏腰包买了一件板桥的字画,送给贾琏,让他带着上任“充门面”去。这怎么又要贺了啊?

    贾琏也不解释,冲着石咏傻笑,半晌才说:“我十日之后起身,不过拙荆还得在京中多留一阵。”

    这是……石咏一挑眉,他也不算太迟钝,心想:原本说好了贾琏媳妇儿陪他一起上任的,这会儿突然说不去了,这难道是。

    “恭喜琏二哥啊!”石咏突然开窍了,“难道是……双喜临门了?”

    贾琏笑得说不出话来,连连点头。石咏也是大喜。早先贾琏得了大姐儿之后,就再也没听说过喜讯,竟没想到是这个时候传了好消息。

    石咏大喜,连忙命家人将贾琏惦记了许久的野桃酒又抱了些出,哥儿俩坐着对酌一二。贾琏就絮絮叨叨地说起他去山西的安排。

    原来贾琏得了伊都立的照应,得了大同府的实缺,满心欢喜。然而回家之后,贾府里的人却反应不一。

    宁府那边没说什么,直接给贾琏送上一包仪程,似乎那意思是,既然补了缺,那就赶紧去赴任吧。

    荣府这边,倒是赦政几个,一起聚在荣禧堂议了议。贾赦的意思,责怪贾琏怎么补缺的事儿也不与家里商量。贾母却认为这事儿不能怪琏儿,毕竟府里以前谁也没管过贾琏补缺的事儿,这会儿人家能耐,自己补上了缺,能怪谁来?贾赦被噎得无语,转而又挑剔起贾琏的上司伊都立的出身。

    然而伊都立的生父是伊桑阿,外祖是索额图,当年曾是不折不扣的二阿哥党。听见贾赦指摘,贾母就不高兴了,只说:你还敢说你老子的不是吗?

    贾赦想起自己亲爹当年站队的“光辉事迹”,乖乖地闭了嘴。然而贾政却很高兴,他早已选择性地遗忘了自己在侄子补缺的事儿上一点儿也没出力的事实,而是勉励贾琏,既然读了圣贤书,上任后就行圣贤所教之事,要爱民如子,一定要做个好官云云。

    贾琏刚开始还将贾政的话听进去了,可是不久荣府里又听到喜讯,说是赖嬷嬷家的孙子赖尚荣,也补了个缺,没有贾琏的品级高,是个七品的知县。

    赖家是贾家有头有脸的奴才,子孙如赖尚荣,早已脱了“户下人”的籍贯,并且有机会出仕为官,这全是荣府主子的恩典。听说那赖尚荣的七品缺儿,还是贾政帮着打点的。

    贾琏还能怎么着?——笑容在脸上逐渐消失呗!

    虽说七品知县的缺儿补起来很容易,可是贾政只顾着照应贾家豪奴讨贾母欢喜,却不顾自己亲侄子,这令贾琏原本高涨的热情,又被兜头一瓢冷水浇灭了些。

    正在贾琏有些心灰意冷的时候,南边林如海替贾琏聘用的幕僚赶到了京中。

    林如海原本只听说了贾琏补了山东道沂州府的同知,可后来看了邸报,才晓得贾琏最后补的乃是大同府实缺,管钱粮的。扬州师爷,天下闻名,林如海便点了两名钱粮方面极为拿手的师爷,赶着上京,要给贾琏助一臂之力。同时林如海还给贾琏写了一封长信,写清了贾琏初次赴任应当做哪些,避忌哪些,如何处理与上司下官的关系等等。

    林如海所指点贾琏的,则是贾家任何人都无法给与的。毕竟贾府里没有人有过放外任的经验。

    除了这些经验之谈以外,林如海还有一桩旁人指点不了贾琏的。这位做姑父的提点了一下贾琏怎样与当地大户打交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山西晋商论起规模与经营之道,并不在扬州之下。贾琏上任,即是着手钱粮这一块的,便少不了与晋商打交道。林如海自然也倾囊以授,将自己积累了多年的心得尽数指点了贾琏。

    贾琏得了姑父指点,自然也重新振奋,积极准备。他有林如海襄助,赖尚荣如何他已经不放在心上,相反还反过来隐晦提点了一下二叔贾政,请他老人家经心些,万一以后赖尚荣有个什么不妥当,别将贾府牵扯出来。

    然而就在贾琏忙着准备出京的时候,凤姐儿突然诊出了喜脉。贾琏立时被巨大的幸福感所包围,所谓双喜临门,便是如此。

    因凤姐儿月份还浅,轻易不好出远门,所以夫妇两人赶紧改变计划,贾琏先行赴任,凤姐儿先在京中养胎,等六七个月胎相坐稳了再前往大同。

    同时,为了安凤姐之心,贾琏将身边一应侍妾与丫鬟,全留在了府里,照应凤姐儿,他自己则带着一帮小厮和幕僚,如同带着一个“和尚帮”一般,这就准备上路了。

    石咏见贾琏眉飞色舞说得高兴,自然也替他们夫妻俩感到开心。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